溫老師備課party

04[溫老師講堂4]--康軒三上第一、二課教學設計與思考

溫老師講堂第4堂課--康軒三上第一、二課教學設計與思考(錄音檔+word檔)

親愛的老師,學妹麗雲老師提到這幾課,我也想給中年級老師依些方向與想法,於是快快地寫了簡單的教學設計。

這錄音檔可以給老師們參考的是,真正進入教學現場,問題真的不要太多,一定要精準,而且可以讓學生理解內容之外,還可以學會抓重點、做筆記,並從文章中回歸自身經驗,讓議題有思考性,當然更重要的是延伸寫作來統整整課概念。

每個學年老師都可以來參考,溫老師都是從重要的共通概念談起。

溫老師講堂第4堂課--康軒三上一到四課教學設計與思考

溫老師講堂第4堂課--康軒三上一到四課教學設計與思考 (103. 08.27)

一、爸爸的相簿

翻開爸爸的相簿,

我看到時間的腳步。

那一張張相片,

好像在帶著我,

進入爸爸的時光隧道。

在相簿裡:

有一個小娃娃,

躺在搖籃裡,開心的笑;

有一個小孩子,

包著尿布,正在學走路;

有一個小學生,

拿著接力棒,大步的向前跑,

這些都是小時候的爸爸。

在相簿裡:

我看到爸爸和媽媽,

坐在沙灘上,聽大海的歌聲;

我看到爸爸抱著我,

坐在木馬上,快樂的轉動;

我看到爸爸和朋友站在山頂,

雙手高舉,帶著得意的笑容。

在相簿裡:

有一張發黃的相片,

是年輕時的爺爺和奶奶。

爸爸說:

這是我最珍貴的收藏品,

也是我最想念的人。

翻開爸爸的相簿,

我看到時間的腳步。

那是一本成長的紀錄,

一張張,一頁頁,

都在告訴我,

許多和爸爸有關的動人故事。

※溫老師的教學思考:

(一) 「爸爸的相簿」想要表達什麼?比較偏向認知、情意、技能哪一項目標呢?(這會影響老師對於這一課的教學重點的判斷)

(二) 如果你來寫這個題目,你會寫什麼?(預測策略)

例如:○ ○ 的相簿,你會說(介紹)什麼?

是相簿材質還是相簿裡頭的人事物呢?為什麼?說說看(這樣問,會讓學生察覺記敘文重點—人事物及感受)

(三) 這篇文章的內容說了哪幾件事?跟題目有扣緊嗎?有缺少了什麼?如果要補充可以補充什麼會讓文章更精采生動?(例如,其中一張照片最特別,人事物的介紹…)

(四)這篇文章,如果加上對話、問答、爸爸的表情動作(看到好笑或好玩的哈哈大笑,小孩的表情動作)、作者的感受與想法…,會不會成為一篇完整的記敘文?

(五)上述討論活動之後,可以將這篇練習將原文(詩歌體)「擴寫」成為記敘文

(六)另外,請學生回家精選8張照片(可以列印或洗出照片),做成一本「我的成長小書」,每張照片之下做一段介紹(人事時地物、當時的糗事或笑點,外加現在看這張照片的感想)

(七)看完照片也可以請孩子寫一封信給過去的自己。 ※ 請學生交小時候的照片,越小越好,老師先整理成電子檔(請學生若有電子檔給老師),之後請全班一起玩玩「我猜我猜 我猜猜猜」的遊戲,並且讓孩子說說,看完這一張張同學小時候的照片,有什麼感覺?為什麼?這些照片有哪些共同特色?(光這個活動,又可以當回家功課,寫一篇日記)

二、長大這件事

升上三年級,我發現以前星期一和星期四是半天課,現在卻是全天課。我好奇的問老師:「為什麼三年級有這麼多全天課?」老師放下手中的紅筆,看著我說:「因為你已經長大了,學習的科目變多,內容也變難了呀!」

放學後回到家,妹妹找我玩拼圖,我不想陪她玩。媽媽也說我長大了,要當個好哥哥,陪妹妹一起玩。長大以後,怎麼會有這麼多的事呢?

吃飯之前,爺爺在庭院修剪花木,我也想幫忙。爺爺放下手中的工具, 認真的對我說:「這工作其實很危險,等你長大了再說。」爺爺忙完後,我抬起頭說:「爺爺抱我。」爺爺卻笑著說:「你已經長大了,我抱不動你了!」

吃過晚餐,媽媽在廚房忙著,我走過去對媽媽說:「讓我幫忙切水果,好不好?」媽媽說,我現在還小,拿刀子不小心容易受傷,等我長大些,她再教我。

我覺得大人真奇怪,一下子說我長大了,一下子又說我還沒長大,我到底長大了沒有?連我自己都不知道!關於長大這件事,我忽大忽小,說變就變,到底是誰說了才算呢﹖

※溫老師的教學思考

●為什麼要學這一課?這一課闡述的語文內涵、情緒議題、語文延伸寫作又是?這是老師教學前自己的思考,每一課的教學老師應當有這樣的覺察,而不是傻傻地想到什麼就教什麼?有了這樣的覺醒,你會比較知道「一課一重點」的意思是指什麼?

●這一篇文章可以連結補充資料(老師可以上網找繪本或橋梁書,有很多相關的可以應用)

(一)釐清長大的概念是什麼?(社會性、生理性、心理性?)文章中每一段提到的長大是指什麼?為什麼這麼說?

(二) 你有過相類似文章中作者的經驗嗎?你有跟他一樣的疑問嗎?為什麼?

(三)如果你是老師或是小天使,作者對於自己的「長大」有很多疑惑,你會怎麼告訴他呢?還會怎麼鼓勵他利用「長大」這件事呢?請寫一封信好好解開他的疑惑並幫助他更「長大」唷!

延伸寫作--小天使給●●的一封信

(四)你如何證明自己長大了呢?生理(身體)、心理(個性、脾氣)、社會性(能力)三方面。你會如何利用「長大」來過未來的這一年呢?(老師可以列出(或由學生討論出)在校需要配合的事項,例如,掃地、上課、和同學相處…)

補充教材也可以提供「長大」的概念,並且幫助孩子更成熟面對未來,如果教材很棒,可多停留一些時間。

※第一課「延伸寫作」帶小時候照片,正好為第二課做暖身。

三、老寶貝

濃濃的白煙由遠而近,一臺老火車頭慢慢開進車站後,停了下來。站長走過來,看著他說:「老寶貝,你辛苦一輩子,可以休息了。」

老火車頭在車庫裡,望著進進出出的旅客,心裡想著:「我這一輩子載著遊客來來往往,如果能讓我當乘客,來一回真正的旅行,那該有多好!」

有一天,車庫外來了一部大吊車,十幾個人同心合力,花了五~六個小時,把老火車頭吊掛到平板車上。他坐上車後,聽見站長高聲說:「我們送老寶貝去一個好地方!」

第一次坐車,行走在公路上,老火車頭有點緊張,心裡想著:「我一輩子都沒有和軌道分開過,還真有點不自在。」他看著身旁大大小小的車子,覺得一切好像都會變得和以前不一樣了。

車子終於來到目的地,老火車頭被安放在文物館裡。每到假日,都有許多人來這裡參觀。有這麼多人陪著老火車頭,他好開心。

這一天,老火車頭發現一個熟識的身影從遠處走來,他看見站長帶著孫子,一步一步的走向他。站長對孫子說:「小寶貝,你看看,穿著黑色的外衣,又高大又神氣的他,就是爺爺的老寶貝。」孫子看看老火車頭,又看看站長,笑著說:「我也有好多爺爺送我的寶貝呢!」

※溫老師的教學思考

●這篇文章的重點是什麼?認知、情意、技能三方面來看。

(一)老火車頭是指什麼狀況(功能)、時代的火車呢?火車頭的功能是什麼? (認知)

(二)老火車頭怎麼了?為什麼?人類怎麼處裡?為什麼要用這樣的方式?有什麼特別的想法嗎?(情意一)

(三)文章透過什麼「手法」(方式)表達(二)的問題?你看懂了嗎?(技能) 有誰?做什麼?說什麼?為什麼?最後的想法?

(四) 孫子看看老火車頭,又看看站長,笑著說:「我也有好多爺爺送我的寶貝呢!」這句是什麼意思?放在這裡當結尾,是什麼用意?你看懂嗎?有呼應前面的文章嗎?有沒有更好更適合的結尾呢?(小組討論) (認知、技能)

(五)用過或已經舊的東西還有價值嗎?為什麼?請舉實際的例子!(老師也可以舉例或用影片、照片、繪本、小說當補充資料) (情意、認知)

(六)所有的東西都留下就好嗎?怎麼才能既兼顧環保又凸顯老東西的價值呢?(可以配合美勞課動手做做看) (認知、情意、技能)(這部分又可當回家日記囉!)

(七) 延伸寫作--老火車頭自己寫的回憶錄 ●老火車頭的自我介紹 (外型、特徵、出身年代、功能…),當時風光的樣子。

● 老火車頭工作時印象最深刻的幾件事情,或者在火車站為大家服務的心情…

●當老火車頭要被淘汰時,爺爺挺身而出為老火車頭做的事情

●最後,老火車頭「養老」的地方在哪裡?在那裏老火車頭有什麼不同的心情呢?

●老火車頭最後的心願

四、辦桌

現在的人請客,喜歡帶著親友到飯店用餐;以前的人家裡有喜事,常會「辦桌」宴請親朋好友。

記得我讀小學三年級時,家裡的新房子蓋好後,也要請客了,這是我盼望好久的一件大事。辦桌前一天,工人來搭棚架,爸爸也忙著掛紅彩,家裡變得好熱鬧。

當天早上,廚師和他的助手載來滿車的食材和用具,他們分工合作把各種用具就定位:有的人排桌子,有的人洗菜,有的人切菜……全都為了迎接中午的盛宴。我們小孩子也好奇的跟前跟後,看得目不轉睛。

十二點一到,爸爸在大門口點上一串鞭炮,響亮的聲音告訴大家:宴會開始了。「手路菜」一道一道的上桌,令人一吃就忘不了。那時,大家平常都吃得很簡單,很少有機會吃到這些食物,只有在「辦桌」時,我才可以吃到這麼多美食,把肚子吃得圓鼓鼓的!

爸爸和媽媽一桌一桌的向客人打招呼、問好,臉上堆滿笑容,笑容像陽光一樣明亮。庭院中飄著一陣陣的香味,歡笑聲此起彼落,氣氛遠比過年還熱鬧。

等宴會收場,有一些「菜尾」,媽媽會分送給親朋好友。往後兩三天,全家三餐就吃這些「菜尾」,直到全部吃完。

當年「辦桌」時的歡樂氛圍,「菜尾」的好味道,是我到現在還難以忘懷的童年味、家鄉味……。

※溫老師的教學思考

● 這篇文章重點在認知、情意、技能上扮演的份量?

● 這篇文章雖然是記敘文,不過,卻有點用「報導」的方式來寫,而且題目是「辦桌」,有點「談辦桌」這件事的意思,所以,可以來玩玩「從記敘文到說明文」的遊戲。

(一)問學生:你吃過辦桌嗎?印象中有那些人、事、物?大家一起來拼湊「辦桌」印象

(二) 討論完之後,再來看看課文怎麼寫?為什麼作者會這樣寫呢?

(三)辦桌需要那些準備與程序?辦桌可以讓小朋友有什麼期待?親友又有什麼感受?

※請老師帶著學生用紅筆或彩虹筆畫出上述重點,然後串出一篇「說明文」,繼續再帶著學生發現:原來串起來後的重點竟然也就是這篇文章大意。

(四) 老師找《總鋪師》(黃婉玲著)這本書,或者想關資料,例如找到辦桌的圖片、影片,來看看辦桌--盛宴的過程與辛苦。特別是一道一道菜製作費工及精緻的歷程。

(五) 從《總鋪師》看到一個師傅的養成過程有多辛苦?所以,假裝小朋友是辦桌的「主人」要謝謝主廚煮出的一席盛宴。

延伸寫作--給「總鋪師」的一封感謝信

謝謝主廚帶來

今天的菜色每一道的客人評價及自己的看法

肯定這些菜色背後的辛苦及堅持,包括擺飾及設計。還有指揮送菜、收盤…的功力…

希望日後還能吃到這麼豐盛的宴席

溫老師講堂4--康軒三上一、二課.m4a